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王万忠,焦菊英.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02,57(2):210-217.
作者姓名:王万忠  焦菊英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96-004-05-12),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c183)
摘    要:采用“水文-地貌法”即水文站实测值与侵蚀形态类型相结合的方法,将黄土高原划分为292个侵蚀产沙单元,分别对治理前后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自70年代以来,由于降雨因素和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侵蚀产沙强度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侵蚀模数>10000t/km^2.a的极强烈以上的侵蚀面积急剧减少(减幅71.8%),减沙幅度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以无定河为中心的极强烈侵蚀区和汾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减幅50%以上);黄土高原侵蚀产沙,按流域区段主要来自河龙区间(54.8%),按类型区主要来自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27.4%)和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23.1%),按侵蚀带主要来自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风蚀、水力侵蚀带(34.8%)和暖温带半干旱森林草原水力侵蚀带(32.6%);以侵蚀模数>10000t/km^2.a作为标准,可将黄土高原划分为7个极强烈以上的侵蚀产沙中心,其面积虽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5.5%,但其产沙量却占到全区总产沙量的42.1%。

关 键 词:黄土高原  侵蚀产沙强度  时空变化  水土保持  水文-地貌法  降水
收稿时间:2001-06-04
修稿时间:6/4/2001 12:00:00 AM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Features of Sediment Yield Intensity on Loess Plateau
WANG Wan-zhong,JIAO Ju-ying.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Features of Sediment Yield Intensity on Loess Plateau[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2,57(2):210-217.
Authors:WANG Wan-zhong  JIAO Ju-ying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A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Yangling 71210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Loess Plateau  sediment yield intensity  time and spatial vari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