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GIS的中国历代诗词地名提及的时空格局与归因
引用本文:孙林艳,刘亮,田涵,苟思敏,钱秋红,李加安,彭秀华,彭文甫,刘寅,邹亚国.基于GIS的中国历代诗词地名提及的时空格局与归因[J].地理信息世界,2018(4):29-35.
作者姓名:孙林艳  刘亮  田涵  苟思敏  钱秋红  李加安  彭秀华  彭文甫  刘寅  邹亚国
作者单位:1. 四川师范大学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610068;2. 四川师范大学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3.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25),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7YJA850007)
摘    要:中国历代诗人创作的大量诗词时常提及的地名是诗人空间感知的自然流露。研究历代诗人创作诗词涉及的地名,有助于认识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变化过程。目前少有研究涉及这一范围,分析也有待深入。本研究基于GIS技术,以中国历代著名诗词为数据源,提取地名3 657个,按朝代先后分为9组,应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平均中心、标准差椭圆等点分布模式分析算法,研究其时空格局及原因。结果表明:(1)时间上,历代空间感知重心存在绕历史总重心逆时针旋转的趋势,靠后朝代的感知格局除反映自身外还受到过往朝代的叠加影响。(2)空间上,中国诗人空间感知呈核心—轴线—背景面格局,核心是诗人的常住地,轴线是诗人在常住地间流动留下的迁徙轨迹,背景面是核心和轴线围成的弱感知区。(3)诗人的生命历程决定其空间感知,而个人的生命历程又处于社会历史大环境之中,因此,历代诗人的空间感知时空格局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重心时空格局基本一致。这一研究对分析中国历史重心的转移有参考意义。

关 键 词:GIS  诗词  地名  文本挖掘  时空格局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Causes of Place-names Mentioned in ChineseAncient Poetry Based on GIS
SUN Linyan,LIU Liang,TIAN Han,GOU Simin,QIAN Qiuhong,LI Jia'an,PENG Xiuhua,PENG Wenfu,LIU Yin,ZOU Yaguo.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Causes of Place-names Mentioned in ChineseAncient Poetry Based on GIS[J].Geomatics World,2018(4):29-35.
Authors:SUN Linyan  LIU Liang  TIAN Han  GOU Simin  QIAN Qiuhong  LI Jia'an  PENG Xiuhua  PENG Wenfu  LIU Yin  ZOU Yaguo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