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东二叠系石盒子组孢粉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引用本文:李守军,田臣龙,徐凤琳,陈茹,殷天涛,赵秀丽.山东二叠系石盒子组孢粉特征及古气候意义[J].地质论评,2014,60(4):765-770.
作者姓名:李守军  田臣龙  徐凤琳  陈茹  殷天涛  赵秀丽
作者单位: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2)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2)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2)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2)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基金项目:本文为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开放课题(编号123104)资助的成果。
摘    要:对山东彭庄煤田、淄博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各段进行采样,经孢粉分析、鉴定和统计,共发现46属6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孢粉化石的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三个孢粉组合:Ⅰ.Apiculatisporites—Gulisporites—Laevigatosporites(黑山段);Ⅱ.Patellisporites—Densosporites—Florinites(万山段、奎山段);Ⅲ.Anapiculatisporites—Cordaitina(孝妇河段)。孢粉组合特征表明,石盒子组沉积时期植物属于华夏植物群面貌,与下伏地层沉积时期不同的是裸子植物越来越繁盛,且种类越来越丰富,表明气候较下部地层趋于干旱。同时依据二叠系山西组植物群的组成、形态和总体面貌的变化,分析了山东二叠纪的古气候状况及其演变历程,即山西组、石盒子组黑山段沉积时期为温暖半潮湿气候;石盒子组万山段、奎山段、孝妇河段沉积时期为干旱气候。

关 键 词:石盒子组  孢粉组合  古气候  山东  二叠系
收稿时间:2013/9/23 0:00:00
修稿时间:2014/5/13 0:00:00

Characteristics of Sporopollen and Paleoclimate of the Permian Shihezi Form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Abstract:
Keywords:Shihezi Formation  sporopollen assemblages  paleoclimate  Shandong  Permia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