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温州湾湿地互花米草地下芽功能性状及其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常宇欢,王福京,杨小兵.温州湾湿地互花米草地下芽功能性状及其影响因素[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3(4):2-7.
作者姓名:常宇欢  王福京  杨小兵
作者单位:1.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325035;2.温州大学三垟湿地生态环境研究院325035;
基金项目:浙江海洋科学研究院—浙江“蓝碳”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估试点项目(沉积物样品碳含量检测和分析)。
摘    要:地下芽是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种群扩散的基础,研究其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可为掌握互花米草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3处温州湾滨海湿地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地下芽功能性状和环境调控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芽形态性状及生物量均表现为乐清湾>鳌江口>瓯江口,且根茎芽密度、芽长度与直径比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乐清湾与鳌江口湿地地下芽全氮含量及氮磷比较高且两地差异不显著,而瓯江口湿地则显著低于其它两地(P<0.05)。3)土壤含水率是互花米草地下芽形态性状及生物量(解释度为17.8%)、化学计量(解释度为27.4%)的主控因子。维护和控制湿地水环境是沿海地区大范围防治互花米草扩散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互花米草  滨海湿地  地下芽  功能性状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