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南晚三叠世生物地质事件
引用本文:冯少南,席运宏.华南晚三叠世生物地质事件[J].河南国土资源,1991(2).
作者姓名:冯少南  席运宏
作者单位:地矿部宜昌地矿所,河南省地矿厅
摘    要:华南晚三叠世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植物群可划分三个组合:1.Lepidopteris otlonis-Hubeiophyllum cuneifolium组合,时代为卡尼期的中-晚期;2.Anthrophyopsis crassinervis-Riret-icopteris microphylla组合,时代为卡尼期的晚期-诺尼期的早期;3.Goeppertella kwangyuanensis-Selaginellites yunnanensis组合,时代为诺尼期。鄂西荆当、秭归盆地的洞竹园组和香溪组(狭义).底部有一层底砾岩或含砾砂岩,层位稳定.是三叠-侏罗系分界岩性标志。同时表明该区晚三叠世末期,地壳上升,改变了原来的环境,造成晚三叠世的三个植物组合标准分子和大部分常见分子绝灭.晚三叠世双亮类标准属种也逃脱不了这次毁灭性的灾难.而代表侏罗纪的金鸡组、武昌组、桐竹园组及香溪组(狭义)含的植物、菊石及双壳类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据此,笔者认为华南晚三叠世末期,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生物地质事件。文中还对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植物群的含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