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丰水期和枯水期大樟溪下游表层水体不同形态硅含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俞新慧,翟水晶,邱思婷,王赛.丰水期和枯水期大樟溪下游表层水体不同形态硅含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湿地科学,2023(1):131-139.
作者姓名:俞新慧  翟水晶  邱思婷  王赛
作者单位: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2.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    要:硅元素是硅藻和水生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河流的水文特性对其形态和含量具有重要影响。2019年7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在闽江支流大樟溪下游采集表层水样,比较水体中不同形态硅、溶解性氮磷以及其它理化指标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樟溪下游表层水体溶解态硅、成岩硅和活性硅含量在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而生物硅和颗粒态硅含量则反之,这与水体pH、悬浮颗粒物、电导率和溶解性氮磷浓度相关;从水体中各营养元素的化学计量比来看,大樟溪下游表层水体表现为明显的磷限制,营养盐浓度和硅氮比都表明大樟溪水体有利于硅藻类的生长;大樟溪水体长期输入闽江,对闽江下游及河口水体的营养盐平衡具有一定威胁,容易导致近海水域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关 键 词:溶解态硅  成岩硅  颗粒态生物硅  丰水期和枯水期  大樟溪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