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峡江地区先秦时期鱼类资源的开发
引用本文:李英华,罗运兵.峡江地区先秦时期鱼类资源的开发[J].第四纪研究,2014(1).
作者姓名:李英华  罗运兵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1&ZD183);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摘    要:初步探讨了峡江地区先秦时期鱼类资源的开发情况,包括种类结构及其历时性变化、整体地位及其背后的原因。对21处遗址中经科学鉴定的鱼骨材料的统计显示,该地区先秦时期(8.5kaB.P.至东周)鱼类开发的种类结构相当稳定——一直重点开发青鱼和草鱼,二者可占总量的70%~80%,同时表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东区(湖北段)优先开发青鱼,而西区(重庆段)优先开发草鱼。鱼类资源开发在当时先民的经济生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如3处经严格筛选取样的遗址中鱼骨的可鉴定标本数均占出土动物骨骼总数的70%以上;它同时在先民的精神文化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记,如流行整鱼随葬和鱼骨占卜。这些遗存和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峡江地区特殊的峡谷环境及丰富的鱼类资源对人类生计方式与文化行为的制约与影响,表明对鱼类资源的优先开发是当地先民的一种环境适应与文化选择。

关 键 词:峡江地区  鱼类资源  开发  适应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