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贵阳红黏土剪切全过程孔隙演变规律研究
引用本文:杨国生,左双英,莫云川,张亚彬,李加华.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贵阳红黏土剪切全过程孔隙演变规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21,29(5):1320-1330.
作者姓名:杨国生  左双英  莫云川  张亚彬  李加华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中国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2020]1Z052贵州省土木工程一流学科QYNYL[2017]0013
摘    要:为研究常规三轴压缩条件下贵阳红黏土剪切全过程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探讨分析贵阳红黏土细-微观结构形态变化,揭示贵阳红黏土宏观破坏形态与细-微观结构变化的关联性。采用全自动三轴仪、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及SEM扫描电镜对贵阳红黏土开展全过程剪切测试,并结合颗粒(孔隙)及裂隙图像识别与分析系统(PCAS)对剪切前后的试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阳红黏土T2谱图呈现出3种峰型,分别对应大孔隙、中孔隙以及小孔隙;荷载作用下贵阳红黏土试样的变形破坏主要以内部颗粒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为主,孔隙体积整体表现为减小;随着应力的增加,红黏土逐渐形成肉眼可见的弧形小褶皱,大尺度孔隙逐渐向小尺度的孔隙发展,小孔隙数量逐渐增加,大-中孔隙数量逐渐减少,孔隙方向越来越混乱;当小褶皱逐渐扩展、贯通形成大的滑移面,孔隙形态表现出短暂的方向性,之后滑移面的压密将使小孔隙数量减少,大-中孔隙数量增加;在整个剪切过程中,贵阳红黏土孔隙形态逐渐趋于相似,孔隙边界趋于复杂。

关 键 词:贵阳红黏土  核磁共振技术  扫描电镜  宏观形态  孔隙结构
收稿时间:2021-07-1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