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寿山石鉴别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黄志明,汤德平,林辉,解小建.近红外光谱分析在寿山石鉴别中的应用[J].地质科学译丛,2014(5):34-43.
作者姓名:黄志明  汤德平  林辉  解小建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基金项目:本研究工作得到福州百年景福堂珠宝有限公司的资助.南京宝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了便携式宝玉石近红外光谱仪,张丛森工程师给予了技术支持.福州大学测试中心徐两军进行了中红外光谱的测试.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摘    要:寿山石品种繁多,其鉴别和分类也一直是个难题.首次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NIR)研究了不同类别寿山石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根据寿山石样品状态(块状和粉末状)的不同表面形态、粒度、质量等因素对近红外光谱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近红外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归属,旨在探索一种无损、便捷的寿山石鉴别方法.结果表明,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完全可以区分寿山石的三个主要类别,即高山石类(高岭石族)、芙蓉石类(叶蜡石)、汶洋石类(伊利石).在块状寿山石样品的近红外光谱1 400 nm区域,高岭石族矿物表现为一对双峰;叶蜡石和伊利石都仅有一特征单峰,叶蜡石表现为1 392 nm,伊利石表现为1 406 nm.寿山石样品的表面形态对近红外光谱没有明显的影响.粉末状寿山石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吸收峰更为尖锐,分裂程度更好.除了1 400 nm处的吸收峰外,在2 180 nm左右,高岭石类矿物表现为双峰,而叶蜡石和伊利石为单峰,但叶蜡石的吸收峰位于2 168 nm,伊利石位于2 195 nm.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获取10 mg左右的寿山石样品粉末,便可获得清晰的近红外光谱.

关 键 词:寿山石  近红外光谱  鉴别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