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扬子地台北缘震旦系灯影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热水沉积暗示
引用本文:陈宝赟,李荣西,余金杰,刘帅杰.扬子地台北缘震旦系灯影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热水沉积暗示[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8(4).
作者姓名:陈宝赟  李荣西  余金杰  刘帅杰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摘    要:震旦系灯影组在扬子地台北缘广泛分布,其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和少量硅质岩。为探讨灯影组沉积时期的氧化还原状态并对热水沉积作用的暗示,分析了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和硅质岩的微量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这3类岩石均呈现负的Ce异常,其V/Cr2、Ni/Co5、V/(V+Ni)为0.6~0.84,表明灯影组沉积于弱氧化的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另外,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U/Th1,与海水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相比,其Ce负异常和轻稀土亏损程度明显减弱。上述特征及前人对灯影组硅质岩的Si-O同位素温度的计算结果表明,灯影组沉积时期有海底热水的混合。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扬子北缘处于裂谷构造环境,在由裂谷活跃期向平静期演化的过程中,其表现形式也由活跃的火山活动转化为热水喷流事件。灯影组即是在扬子北缘裂谷演化相对平静时期沉积的一套浅水碳酸盐岩,混合了海底喷流热液。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