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水资源约束的西北干旱区城镇体系形成机制及空间组织——以河西走廊为例
引用本文:方创琳,孙心亮.基于水资源约束的西北干旱区城镇体系形成机制及空间组织——以河西走廊为例[J].中国沙漠,2006,26(5):860-868.
作者姓名:方创琳  孙心亮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例,探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城镇体系形成与发展机制及其布局特征和空间组织形式。研究认为,合理的城市与城镇区位选择了相对优越的自然区位,古“丝绸之路”的开通造就了城镇体系的原始基架,矿产资源的空间组合控制着工矿城市与城镇的合理区位,交通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城市与城镇化发展进程,行政干预成为城市与城镇形成发展的推进器。城镇体系形成与发展的空间组合特征表现为首位城市不明显,等级规模偏小,城镇化水平及进程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职能单调,以资源加工和集贸为主,城镇密度偏低,空间布局聚集于第二欧亚大陆桥附近。受水资源限制,未来城镇体系建设建议采用“一核四极”,“一轴三带”、“百镇同兴”的“卅”字型城市空间推进模式,即将酒泉-嘉峪关-玉门三个城市合并为一核,作为河西走廊惟一一个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万人的大城市,将敦煌升级为地级市,与张掖、武威和金昌一并建成河西走廊四大中等城市,将由兰新铁路、312国道组成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河西段作为城市发展“主横轴”,将石羊河流域生态经济带,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和疏勒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作为城市发展“主纵轴”,通过撤乡建镇等途径,将现有的85个城镇扩展到100个,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镇星罗棋布的“卅”字型网络状空间布局模式。

关 键 词:城镇体系  形成与发展机制  “卅”字型城市空间推进模式  水资源约束  河西走廊  
文章编号:1000-694X(2006)05-0860-08
收稿时间:2005-01-14
修稿时间:2005-05-16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沙漠》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沙漠》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