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湘东北幕阜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特征及对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控制
引用本文:柏道远,文春华,黄建中,李彬,周芳春,张立平,陈虎,陈剑锋,陈旭.湘东北幕阜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特征及对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控制[J].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12-2022112012.
作者姓名:柏道远  文春华  黄建中  李彬  周芳春  张立平  陈虎  陈剑锋  陈旭
作者单位:1) 湖南省地质调查所,长沙, 410016;1) 湖南省地质调查所,长沙, 410016;2)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13;3) 湖南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长沙, 410100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19SK2261)、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21YSJS04)和湖南省地质院科研项目(编号:HNGSTP202105)资助
摘    要:幕阜山地区发育燕山期大型花岗岩体,形成了大量花岗伟晶岩脉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或矿化体。尽管前人对该地区花岗岩、伟晶岩和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空间展布和演化过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但地质构造对花岗岩和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控制作用尚缺乏研究。鉴此,本文通过跨幕阜山岩体接触带的多个地质剖面调查,结合区域地质和矿产发育特征,对幕阜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以及构造对花岗岩体、伟晶岩脉和接触变质带的控制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以下主要认识:① 中生代—新生代早期,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盆地、中三叠世后期—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晚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中期区域伸展与断陷盆地、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等7个构造阶段。② 幕阜山岩体边界主要受NW向、NE向和NEE向等3组断裂控制,其构造机制实质为岩体区断块和岩体外断块对岩浆侵位过程的控制。③ 岩体侵位构造可定性划分为低侵位缓倾接触构造、低侵位陡倾接触构造、高侵位缓倾接触构造和高侵位陡倾接触构造等4类,其中低侵位缓倾接触构造对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最为有利。④ 控制伟晶岩脉(体)的构造包括层面或层间剪切面、逆断裂、岩体接触带等主导性控岩构造,以及走滑剪切破裂、膝折面等限制性控岩构造。层间剪切面主要形成于武陵运动,EW向和NWW向逆断裂、NWW向膝折面、NNE向左行剪切破裂、NNW向右行剪切破裂等形成于印支运动SN向挤压,NWW向右行剪切破裂形成于早燕山运动NWW向挤压;仁里地区构造的走向为叠加后期顺时针旋转后的结果。⑤ 受岩体接触带和不同类型与规模的面状构造控制,仁里地区自北而南,围岩中伟晶岩脉的规模自大变小、岩脉产状由简单变复杂,主要成矿元素由Nb—Ta Nb—Ta—Li—Cs变化。

关 键 词:幕阜山  中生代  花岗岩  伟晶岩  构造演化  构造控岩特征
收稿时间:2022/8/13 0:00:00
修稿时间:2022/10/31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