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汉源二蛮山高速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地质演化
引用本文:顾成壮,胡卸文,方力,杨绍平,罗春红.四川汉源二蛮山高速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地质演化[J].山地学报,2014(5).
作者姓名:顾成壮  胡卸文  方力  杨绍平  罗春红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抗震工程技术四川重点实验室;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地矿局九〇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93);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033601);2013年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
摘    要:2010-07-27凌晨,四川省汉源县万工集镇后山因持续暴雨而突发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最大滑程约1.4 km,启动时滑坡体约48×104m3,沿线裹挟和铲刮沟谷及其两侧边坡松散体,到达坡脚部位滑坡碎屑流体积增大至100×104m3,最终导致沿沟的双合村一组5户20名村民失踪及下游万工集镇部分房屋被掩埋而倾倒破坏。滑坡启动区发育于万工集镇后侧二蛮山大沟内,沟左侧为二叠系灰岩(P1y),顺坡倾向沟内;右侧为强风化的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P2β),节理极发育;沟内早期堆积物丰富,特别是沟上游还存在一大型古滑坡体;这些不稳定物源在有利地形条件及降雨诱发下极易形成滑坡。原始沟谷上游高位陡峭地形导致山体具备高位潜在势能,具备形成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地形条件。2010-07-24—26的降雨是触发此起特大灾害的主要原因,累计降雨量达163 mm,在水的作用下启程剧动并高速下滑。采用将今论古的地质方法,从地质构造、地层序列、岩体坡体结构及坡体变形等角度研究了二蛮山滑坡孕育的地质演化史,再现了滑坡区域历史时期中重要的地质活动过程。

关 键 词:碎屑流  高速远程  基本特征  形成条件  地质演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