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干旱胁迫下植被生态韧性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王田野,王平,吴泽宁,尹君,于静洁,王慧亮,于志磊,许红师,尹立河,严登华.干旱胁迫下植被生态韧性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8):790-801.
作者姓名:王田野  王平  吴泽宁  尹君  于静洁  王慧亮  于志磊  许红师  尹立河  严登华
作者单位:1. 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4. 中国科学院大学;5.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6. 中国地质调查局,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与生态重点实验室;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根系水分适应机制的干旱区植被生态韧性研究”(编号:222300420327);;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基础研究计划“干旱胁迫下的黄河流域植被生态韧性评估方法研究”(编号:22A170020)资助~~;
摘    要: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全球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和适应日益加剧的干旱环境,即干旱胁迫下植被生态韧性的空间格局和演变机理,成为当前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围绕植被变化与水分胁迫关系的研究不胜枚举,对其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然而,对于植被生态韧性的阐释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生态韧性内涵的理解尚未统一。针对这一问题综合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认为解析生态韧性不仅应当考虑干旱事件下的系统抵抗和恢复能力,更应从系统演化的角度解析变化环境下的系统应对与适应行为,即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性应该是衡量生态韧性的3个最重要的维度。围绕这3个主要维度梳理了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从生态韧性特征的空间格局、影响机理以及适应策略方面,总结了学术界当前对生态韧性的主要认识和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旨在通过对生态韧性概念的辨析和研究现状的梳理,促进学界就生态韧性的界定及其定量方法方面展开讨论,从而为解释韧性演变规律及其内在机理奠定基础。

关 键 词:生态韧性  植被变化  干旱  生态系统  恢复力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