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近纪Danian期早期热事件Dan-C2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王梦迪,马明明,邱煜丹,黄惠欣,刘秀铭.古近纪Danian期早期热事件Dan-C2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5):483-492.
作者姓名:王梦迪  马明明  邱煜丹  黄惠欣  刘秀铭
作者单位:1. 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2.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3.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Geography,Macquarie University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雄盆地古近纪早期热事件的陆相记录与碳来源示踪”(编号:42277440)资助~~;
摘    要:早古近纪是新生代典型的温室气候期,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快速短暂的、以碳同位素(δ13C)负偏移为特征的增温事件(也被称为极热事件,hyperthermals),其中Danian期早期Dan-C2事件是白垩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之后出现的第一个热事件,因而其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Dan-C2事件的争议也不断增加。通过总结Dan-C2热事件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其全球性意义及其触发机制进行综述后发现:(1)全球性意义存在争议:海洋记录方面,Dan-C2事件期间的碳同位素负偏移目前局限在大西洋和特提斯洋局部地区的浮游有孔虫和全岩记录中,底栖有孔虫很少记录到该事件,表明其可能只是一次区域性的碳扰动事件。此外,该事件期间全岩和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δ18O)指示的增温也仅局限在北大西洋部分海域的表层海水,底层海水普遍缺乏增温的证据。同时,尽管已有陆相Dan-C2事件的证据被发现,但是与海相记录相比,陆相记录在数量、年代学及地层的连续性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导致陆相记录难以与海洋记录开展深入有效的对比工作,因此该事件的全球性意义...

关 键 词:早古近纪  Dan-C2热事件  碳同位素(δ13C)  全球性意义  触发机制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