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郯庐断裂带走滑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朱光  宋传中  王道轩,刘国生  徐嘉炜.郯庐断裂带走滑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1,31(3):250-256.
作者姓名:朱光  宋传中  王道轩  刘国生  徐嘉炜
作者单位:朱光(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合肥 230009);宋传中(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合肥 230009);王道轩(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合肥 230009);刘国生(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合肥 230009);徐嘉炜(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合肥 230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49872074)
摘    要:选择了郯庐断裂带安徽段5处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进行了

关 键 词:郯庐断裂带  糜棱岩
修稿时间:2000年7月11日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