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西太原盆地龙山文化时期的生业经济——以阳曲县西殿南遗址人和动物骨骼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
引用本文:杨柳红,姬凌飞,裴静蓉,邓惠,张国文,侯亮亮.山西太原盆地龙山文化时期的生业经济——以阳曲县西殿南遗址人和动物骨骼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J].第四纪研究,2023(1):212-226.
作者姓名:杨柳红  姬凌飞  裴静蓉  邓惠  张国文  侯亮亮
作者单位:1.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系;2.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3.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4.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
摘    要:以山西太原阳曲西殿南遗址(38°03′45″N, 112°45′55″E)出土的3例人骨和34例动物骨骼(3例鹿、 3例狗、 5例牛、 6例羊、 17例猪)为研究对象,运用AMS-14C测年与C、 N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该遗址所处的年代、动物和人的食物结构以及先民对家畜的饲喂方式,进而还原龙山文化时期太原盆地的生业经济。AMS-14C测年结果显示,M1墓主人骨骼的14 C年代为4200±30 a B. P.,树轮校正后的年代范围为4844~4620 cal.a B. P.,结合该遗址遗存及其组合群特征初步判断其应为一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C、 N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鹿(δ13C:-20.8‰~-18.7‰,均值-19.6‰±1.1‰;δ15N:2.9‰~3.6‰,均值3.3‰±0.4‰, n=3)主要以C3类食物为生,说明当地野生植被主要为C3类植物;与鹿不同,羊的δ13C值和δ15

关 键 词:西殿南遗址  龙山文化时期  C、N稳定同位素  粟黍农业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