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有限断层反演中模型参数选择方式的重要性:对1974年M_w8.0秘鲁地震的应用
引用本文:S. Hartzell,C. Langer,许康生.有限断层反演中模型参数选择方式的重要性:对1974年M_w8.0秘鲁地震的应用[J].世界地震译丛,1996(2).
作者姓名:S. Hartzell  C. Langer  许康生
作者单位:甘肃高台地震台
摘    要:从反演参数选择方式和构造意义方面分析和计算了发生在秘鲁消减带上1974年10月3日M_W8.0地震及同年11月9日的最大余震(M_S7.1)在时空上的分布。通过反演长周期世界标准地震台网的远场P和SH波取得了破裂历史。我们要说明,对于一个足够复杂的震源,它的滑动幅度、上升时间和破裂时间都随空间变化。如果选用了没考虑这些复杂性的参数,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这种反演方法采用了可以离散的上升时间和破裂时间的断层参数。在地方台站上记录到的定位好的余震,具有和远场确定的震源同样的辐射图象,这有助于约束消减带的几何形状。对于主震,最好是用一个复合断层,由倾角为11°的较浅的断层和倾角为30°较深的断层链接而成。认为最可取的成核深度为11~15km之间。破裂为双侧破裂,具有两个主要滑动集中区,第一个在震中西北60~70km,第二个在震中西南80~100km。对于这些震源区,上升时间在6~18s之间。我们估计的上升时间与破裂穿过主要凹凸体的时间是一致的。11月9日余震的滑动分布落在主震震源附近其破裂图案中一个明显的空区。11月9日事件具有简单的上升时间函数,持续时间为2s。地方台网记录到的余震集中分布在即将发生的11月9日事件的附近,在最大主震源区向下倾斜的位置,主震期间的滑动集中在浅于15km的地方,从震源上倾方向扩展到海沟轴板块边界附近,大量浅部滑动归因于缺乏沉积物显著的沉积楔以及俯冲板块相对年轻的年龄和很高的汇聚速度,这导致了海沟轴附近很好的地震耦合。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