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下蜀黄土粒度测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任少芳,郑祥民,艾东升,周立旻,王晓勇.不同前处理方法对下蜀黄土粒度测量的影响[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3).
作者姓名:任少芳  郑祥民  艾东升  周立旻  王晓勇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32);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DZ0581600)
摘    要:采用7种前处理方法对南京泰山新村下蜀黄土剖面30个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以探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下蜀黄土粒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方法A(未做任何前处理)和方法D(加盐酸处理)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都呈单峰分布特征,而其他5种前处理方法处理后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都呈双峰分布特征,而且在双峰曲线的细粒端还存在一个很小的超细粒组分。(2)下蜀黄土中含有一定含量的有机质,尤其是古土壤层中的有机质含量更高,会明显影响粒度测量的结果。因而,下蜀黄土在进行粒度测量前处理时,需要加双氧水去除有机质。(3)下蜀黄土因处于湿热环境,淋溶作用强烈,碳酸盐含量极低,因而粒度测量时无需加盐酸去除碳酸盐。盐酸可能会与矿物发生反应,过剩的盐酸使溶液呈现较强的酸性促使土壤颗粒凝聚,使得所测粒径偏粗,而且使2μm的超细粒组分含量减少。因此,综合理论和经验分析,推荐了一种较好的进行下蜀黄土粒度测量的前处理方法 G,即先使用双氧水去除有机质,静置一夜,再使用(NaPO3)6分散剂,然后用超声波清洗机振荡后上机测试。

关 键 词:下蜀黄土  前处理方法  粒度测量  南京泰山新村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