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化探测及空间异质性分析
引用本文:董勇,周亮,高鸿,王宝.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化探测及空间异质性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23(8):1625-1636.
作者姓名:董勇  周亮  高鸿  王宝
作者单位:1.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2.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 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4.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2271214);;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JR7RA281、21JR7RA278);;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2JR11RA149)~~;
摘    要:地形破碎化是导致多山地区空间连通性和可进入性差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区域交通可达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以沟谷密集、地形高度破碎的黄土高原为例,基于DEM数据从整体破碎、正负地形和地形过渡构建地形破碎化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空间聚类方法 AZP-SA(Automated Zoning Procedure-Simulated Annealing)和客观赋权方法 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生成县域地形破碎化空间分区和评价分级,探讨了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化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地形破碎化指标在空间上普遍表现为连片集聚分布特征,其中高程标准差、地形起伏度等指标的高值单元主要位于陇中高原和秦岭附近区域,低、中值单元主要分布在六盘山-渭河以北区域;(2)黄土高原可划分为空间上连续的8个地形破碎化分区,面积最大的4个分区位于高原中部的陕北高原、吕梁山脉以及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等地区,占总面积比例为66.37%,呈倾斜“田”字型分布;其余分区位于高原西部和东南部边缘,面积较小、形状狭长,表明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化...

关 键 词:黄土高原  DEM  地形破碎化  空间分区  AZP-SA  综合评价  CRITIC  空间异质性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信息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信息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