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WRF模式短期高温天气模拟对陆面方案的敏感性
引用本文:曾新民,吴志皇,熊仕焱,宋帅,郑益群,刘华强.WRF模式短期高温天气模拟对陆面方案的敏感性[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9):1375-1384.
作者姓名:曾新民  吴志皇  熊仕焱  宋帅  郑益群  刘华强
作者单位:[1]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 [2]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875067)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编号:IAP09306)资助,致谢作者就两位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深表感谢,文中所用的初边值资料由美国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的Computational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Laboratory(CISL)得来,NCAR由美国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资助,原始资料可由网址http://dss.ucar.edu下载,资料号为ds083.0,谨致谢意.
摘    要: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2.2及NCEP再分析资料,以24h短期天气模拟的方式,模拟了我国2003年7月下旬江南及华南地区的高温天气,检验了模拟高温对不同陆面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模式总体上能模拟出≥35℃的气温分布形势,但模拟高温对不同陆面方案比较敏感,在模拟强度、TS评分及误差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从评分来看,SLAB方案模拟最好,RUC次之,NOAH再次之;不同陆面方案能模拟出方案之间的系统性差异,如三个方案中SLAB方案模拟平均绝对误差最小,模拟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最为偏东;不同的陆面方案主要通过模拟地表感热通量的变化影响地面气温变化,由不同方案引起的环流变化与地面气温变化之间的正反馈机制不重要,甚至在主要高温区存在"负"反馈.改进陆面方案对提高地面气温的数值预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WRF模式  高温天气  陆面方案  敏感性试验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