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在松辽盆地发现“油气超压运移包络面”的意义及油气运移和成藏机理探讨
引用本文:冯志强,张顺,冯子辉.在松辽盆地发现“油气超压运移包络面”的意义及油气运移和成藏机理探讨[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12):1872-1883.
作者姓名:冯志强  张顺  冯子辉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16371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701404,2009CB219308)资助
摘    要: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是在河流-浅水三角洲环境下形成的低渗透-致密型砂岩储层,以岩性油藏和致密型油藏为主,青山口组一段深湖相泥岩既是其烃源岩又是良好的区域盖层,为典型的大面积分布的"上生下储"型油藏.基于大量探井和已开发油田资料研究,发现青一段烃源岩下伏的扶杨油层存在一个宏观包络面,包络面内有效储层普遍含油,包络面以下主要为水层.包络面到烃源岩底部的距离一般在100~350m,最大达到550m.通过研究烃源岩层上下地层中砂体的空间展布关系和储层物性等因素,揭示出:1)包络面为油气超压运移所波及的空间范围;2)泄压层的空间分布控制了油气超压运移的方向及距离;3)包络面内以形成致密型和透镜体油气藏为主,包络面外的泄压层中油气经历浮力运移形成常规油气藏."油气超压运移包络面"的发现以及"油气超压运移"和"浮力运移"概念的提出,完整构建了油气运移、成藏过程以及形成的油气藏三者之间的成因联系.研究结果改变了松辽盆地以往扶杨油层的油气沿断裂向下运移和沿断裂带分布的认识,解释了原油长距离(数百米)向下运移的现象,拓展了扶杨油层的勘探空间,为负向构造带油气勘探实践提供了理性指导.

关 键 词:包络面  超压运移  浮力运移  泄压层  非常规油气成藏  松辽盆地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