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中东部大别山的几何结构和运动学
引用本文:徐树桐,刘贻灿,陈冠宝,吴维平.中国中东部大别山的几何结构和运动学[J].地质学报,2005,79(3):330.
作者姓名:徐树桐  刘贻灿  陈冠宝  吴维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
摘    要:大别山的几何结构是根据岩石-构造单位在三度空间的分布表示的。从东到两可以分成三段,在垂向剖面上分为4层,从南到北分成8个岩石-构造单位。东西三段是:东、中和西段。4层的上部为两种变质构造混杂岩,其下是扬子大陆的俯冲基底和俯冲盖层,最下部为地慢。从北到南的8个岩石-构造单位为:①后陆盆地;②变质复理石;③超镁铁岩(UM)带和苏家河构造混杂岩(SH)带;④大陆成因的榴辉岩带2(Ec12);⑤榴辉岩带1(Ecl2),有些榴辉岩为洋壳成因;⑥大别杂岩或扬子大陆俯冲基底(DB);⑦宿松群和张八岭群(sZ);

关 键 词:几何结构  大别山  运动学  构造混杂岩  东部  中国  榴辉岩带  三度空间  超镁铁岩  大陆俯冲  大别杂岩  分布表  单位  岩石  复理石  宿松群  变质  基底  成因  剖面  盖层  地慢  盆地  洋壳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