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夏古陆于奥陶-志留纪之交的扩展证据和机制探索
引用本文:戎嘉余,詹仁斌,许红根,黄冰,俞国华.华夏古陆于奥陶-志留纪之交的扩展证据和机制探索[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40(1):1-17.
作者姓名:戎嘉余  詹仁斌  许红根  黄冰  俞国华
作者单位:①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②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杭州 31120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编号: KZCX2-YW-Q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825006)、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 2006CB806402)和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 2006FY120300-5)资助
摘    要:地层、古生物和群落古生态资料记录了一次发生在奥陶-志留纪之交、“江-绍断裂带”西北侧(浙西、浙西北和赣东北隅)海域生物相、沉积相和古地理格局的重大变化. 晚奥陶世凯迪晚期研究南区西缘为“怀玉山地”(新名), 东南缘为浙赣海; 在长坞组沉积早期, 从“怀玉山地”向东北方海水加深, 已知最深水域在江山-龙游-兰溪一带, 海域呈现西南浅、北东深的格局; 长坞组沉积中晚期, 海底快速抬升, 原先的深水域显著变浅甚至海水退出, 海面下跌略早于奥陶纪末全球范围的海面下降事件. 到赫南特期和志留纪初鲁丹早期, 由于“华夏古陆”从东南方进入且快速扩大, 本区变成了浅水海湾并滋生了华夏正形贝动物群. 海面的大幅度下降、生物群面貌和性质的剧烈变化以及浅水底栖壳相生物的大批迁入, 均发生在奥陶-志留纪交界期内, 这是与特殊而强烈的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密不可分的. 它暗示了当时“扬子”与“华夏”两个地块的构造演化和汇聚拼合过程, 并造成了“华夏古陆”随后向西北扩展的强大态势.

关 键 词:华夏古陆  奥陶-志留纪交界期  生物地层  群落古生态  古地理
收稿时间:2009-02-28
修稿时间:2009-11-0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