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Ⅱ.热盐环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牟林,陈学恩,宋军,姜晓轶,李欢,李琰.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Ⅱ.热盐环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J].海洋学报,2011,33(1):17-26.
作者姓名:牟林  陈学恩  宋军  姜晓轶  李欢  李琰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德国Max-Planck气象研究所, Hamburg 20146;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环境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940025;41006002);天津市自然基金(09JCYBJC07400);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5001;201005019);973项目(2005CB422300);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GCMAC0806);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博士基金项目(DAAD)。
摘    要:基于德国Max-Planck气象研究所的最新大气海洋环流模式(ECHAM5/MPI-OM),对控制试验(control run)下热盐环流(THC)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年代际变率的产生机制。研究表明:(1)THC年际振荡的主导周期是4 a,年代际振荡的主导周期是24 a,THC的年代际振荡信号最强,是第一主成分。(2)THC的年代际振荡机制为:首先从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MOC)强度最小开始,由于MOC强度处于较弱状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的热量偏少,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出现负异常,持续5 a之后,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达到最大负异常。此时副极地流环中心(北大西洋)的表层海水变冷,密度增加,海表面下降,产生从副极地流环边缘指向副极地流环的中心的压强梯度力,根据地转平衡关系,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的上层海洋会出现一个气旋式的环流异常(副极地流环得到加强),北大西洋暖流(NAC)同时得到加强。在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达到最大负异常的3 a之后,副极地流环和NAC达到最强。由此,作为NAC延伸的法鲁海峡入流水增强,更多的高盐法鲁海峡入流水进入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使GIN海域层结稳定性减弱。1 a后,GIN海域深层对流增强,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增加。在GIN海域深层对流达到最强的3 a之后,MOC强度达到最大。整个状态翻转过程完成的时间大约为12 a,THC年代际振荡的整个周期大约是24 a。

关 键 词:热盐环流  年代际变率  径向翻转环流  北大西洋涛动  北大西洋暖流
收稿时间:6/3/2010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