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层特征及其反映的早二叠世古气候*
引用本文:余文超,杜远生,周琦,金中国,汪小妹,崔滔.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层特征及其反映的早二叠世古气候*[J].古地理学报,2014,16(1):30-40.
作者姓名:余文超  杜远生  周琦  金中国  汪小妹  崔滔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2.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贵阳 550004;3.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贵州贵阳 550005;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贵州省地勘基金 “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基础地质与成矿背景” 项目资助
摘    要:铝土矿的形成受到气候条件的严格限制。通过对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下二叠统铝土矿层钻孔岩心样品主量元素和黏土矿物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铝土矿层形成时期黔北地区的古气候环境以及淋滤作用对矿层的改造。从下至上,铝土矿层化学蚀变指数(CIA)由80左右上升至大于90,成分分异指数(ICV)由0.8下降至0.1。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研究区铝土矿层中的黏土矿物组分为高岭石、伊利石与绿泥石,其中高岭石在各个钻孔中广泛存在且在大部分层位中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34.2%,并呈机械碎屑或基质形态产出且有进一步风化成为铝矿物的现象;伊利石主要以机械碎屑形式产出,平均含量为21.5%,赋存于矿层的黏土质部分,结晶度变化范围为0.22°~0.71°;绿泥石多为基质,部分层位中含量极高且伴随ICV值上升,平均含量为44.3%,为后期成岩过程中由高岭石转化而成。矿层内极高的CIA值与广泛存在的高岭石证明,铝土矿形成时为炎热潮湿的古气候。而矿层内部ICV值的波动可能与淋滤作用所引起的矿层内元素迁移活动有关。

关 键 词:铝土矿  地球化学  黏土矿物  古气候  早二叠世  黔北  
收稿时间:2013-04-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古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古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