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学生心理地图的教学与评价
引用本文:王俊友,朱良.学生心理地图的教学与评价[J].地理教学,2013(10):12-14,45.
作者姓名:王俊友  朱良
作者单位: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摘    要:正一、心理地图的涵义美国《国家地理标准》认为:心理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心理地图首先是一种地理表象,具有空间性,是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的反映。同时,心理地图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它具有记忆的功能,能在头脑中将地理表象保持和再现,可以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本研究认为心理地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地图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

关 键 词:心理地图  地理信息  学生  空间认知  标准图  地理现象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空间结构  空间分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