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孔子故里文化景观发展的历史层累及其机制效应
引用本文:唐顺英,周尚意,刘丰祥.孔子故里文化景观发展的历史层累及其机制效应[J].热带地理,2016,36(2):166-173.
作者姓名:唐顺英  周尚意  刘丰祥
作者单位:(1.青岛大学 a.旅游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135、41271152)
摘    要:曲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儒家文化发源地”等多个文化符号。然而,曲阜今日的景观格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为什么有些景观保留了下来,且影响日益扩大,而有的却湮没无闻?其背后的运行机制是什么?这些便是文章要探索的问题。已有关于文化景观的研究对景观的层累特性以及形成原因多有涉及,但较少分析层累过程中景观的筛选问题以及具体的机制效应。采用文献分析法,利用历史文物、历史文献和规划资料,以曲阜为例分析了城市文化景观的历史层累过程及其机制。结论如下:1)国家文化认同需要是造就曲阜文化景观历史层累及演变的主要原因。历史上,国家对儒学正统的不断强化,使曲阜与孔子和儒学有关的景观地位被不断抬高,而其他人文景观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导致最终消失。2)经济动机是当代曲阜文化景观维护与建设的重要标准。在当代,曲阜人文景观建设以服务旅游经济为目的,儒家文化的物质表征成为招揽游客的招牌和被消费的对象。3)鉴于曲阜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其人文景观被贴上了孔子与儒学的标签;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限制了其城市景观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

关 键 词:文化景观  历史层累  机制  孔子  曲阜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地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地理》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