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沙尘及其可能的气候意义
引用本文:韩永翔,奚晓霞,宋连春,叶燕华,李耀辉.青藏高原沙尘及其可能的气候意义[J].中国沙漠,2004,24(5):588-592.
作者姓名:韩永翔  奚晓霞  宋连春  叶燕华  李耀辉
作者单位: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2.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基金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00DIA1003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48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75025)资助
摘    要:利用1961-2000年高原91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并结合高原沙区分布状况,分析了近40a青藏高原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具备发生沙尘暴的前提条件,大片的流动沙丘和大片荒漠化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年沙尘暴发生频率非常高,大体有以羌塘高原为中心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从12月至翌年4月,沙尘暴发生中心从藏南的雅鲁藏布江上游河谷地区依次逐渐向北扩展到羌塘高原南部、羌塘高原及塔里木盆地南部,这种季节性摆动与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位置变化密切相关,加上高原海拔4000~5000m的高度,细粒物质被轻松地扬升到西风急流区,传往遥远的北太平洋地区,高原成为远程传输最高效的沙尘源地之一。沉降在北太平洋的沙尘,加强了海洋生物泵的效率,进而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沙尘暴  气候变化  生物泵  气象资料
文章编号:1000-694X(2004)05-0588-05
修稿时间:2003年10月15

Spatio-temporal Sand-dust Distribution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Climatic Significance
HAN Yong-xiang.Spatio-temporal Sand-dust Distribution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Climatic Significance[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2004,24(5):588-592.
Authors:HAN Yong-xiang
Institution:HAN Yong-xiang~
Abstract:
Keywords:Qinghai-Tibet Plateau  sand-dust storm  long-distance transport  Biological Pump  global climate change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