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太华绿岩带中的层控金矿
引用本文:欧超人.太华绿岩带中的层控金矿[J].地质与勘探,1987(3).
作者姓名:欧超人
作者单位:桂林冶金地质学院
摘    要:太华绿岩带位于华北地台西南缘,长约700公里,由晚太古代太华群火山—沉积岩系组成,其同位素年龄约26亿年,已变质到铁铝榴石角闪岩相。在舞阳发育有与大洋拉斑玄武岩共生的科马提岩。这套岩系金、银丰度高,形成紧密的线状褶皱,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岩浆岩以基性火山岩和花岗岩为主。金矿分布于该绿岩带的西北段,主要产于近东西向的复背斜轴部断裂中。金矿化类型有含金石英脉型和含金蚀变岩型。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华群下部变质岩中,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石成分复杂,组构多种多样,金品位不均匀。金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多阶段性。矿石铅同位素为古老弱异常铅,模式年龄为7~9亿年。金矿床,花岗岩和太华群的硫同位素组成相似,但它们的年龄相差甚远。这显示了硫同位素的继承性和层控性。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变质水特征。成矿流体来自太华群。成矿模式:火山—沉积—区域变质—混合岩化—扩容成矿—改造—叠加作用。作者提出四个成矿远景地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