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油气盆地砂岩储层的成岩压实机制分析
引用本文:寿建峰,张惠良,沈扬,王鑫,朱国华,斯春松.中国油气盆地砂岩储层的成岩压实机制分析[J].岩石学报,2006,22(8):2165-2170.
作者姓名:寿建峰  张惠良  沈扬  王鑫  朱国华  斯春松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杭州地质研究所,杭州,310023
摘    要:埋藏成岩作用理论认为碎屑沉积物的压实作用是由上覆岩柱的有效应力产生的,但该理论解释不了我国油气盆地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我国油气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碎屑岩成岩压实机制的多样性,它既有上覆岩柱引起的压实效应(静岩压实效应),也有盆地热流控制的压实效应(热压实效应)、地层流体性质影响的压实效应(流体压实效应)以及构造变形引起的压实效应(构造压实效应)。静岩压实效应、流体压实效应和热压实效应是沉积盆地中普遍的砂岩成岩作用现象;构造控制成岩作用贯穿于整个成岩过程,本文的构造活动指施加于岩石的构造变形作用,它引起的压实效应见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油气盆地物理模拟的实验结果表明静岩压实速率为0.013~0.138%/MPa,模拟温度提高,其压实速率变大。热压实效应具有深度加大,热效应压实量(或热效应压实速率)减小;以及盆地的地温梯度差距加大,热效应压实量(或热效应压实速率)增大的特点;在相同的地层温度(T)下,低地温梯度地区的砂岩孔隙度是高地温梯度地区的e~(0.077 0.0042×T)倍。流体压实效应具有粒级越粗,其压实效应越强;以及深度变大,一定岩性储层的流体压实效应变弱,而不同粒级之间储层流体压实效应的差距变大的特点构造压实效应反映在多个方面,侧向构造挤压和基底隆升加快砂岩的压实进程,侧向构造挤压应力每增加1.0MPa,砂岩压实量平均增加0.1051%;而晚期构造推覆使下伏砂岩储层保持较高孔隙度。

关 键 词:成岩压实机制  砂岩  中国油气盆地
文章编号:1000-0569/2006/022(08)-2165-70
修稿时间:04 16 2006 12:00AM

Diagenetic mechanisms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China oil and gas-bearing basins
SHOU JianFeng,ZHANG HuiLiang,SHEN Yang,WANG Xi,ZHU GuoHua,SI ChunSong.Diagenetic mechanisms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China oil and gas-bearing basins[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6,22(8):2165-2170.
Authors:SHOU JianFeng  ZHANG HuiLiang  SHEN Yang  WANG Xi  ZHU GuoHua  SI ChunSong
Abstract:
Keywords:Dianetic compaction  Sandstones  Bearing-oil and gas basin in China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