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冷涡背景下山东省“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分析
引用本文:侯淑梅,朱晓清,史茜,唐巧玲,孟宪贵,刘畅,高荣珍,刁秀广.冷涡背景下山东省“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分析[J].气象,2023,49(11):1328-1342.
作者姓名:侯淑梅  朱晓清  史茜  唐巧玲  孟宪贵  刘畅  高荣珍  刁秀广
作者单位: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31; 山东省气象台,济南 250031;山东省气象工程技术中心,济南 250031;青岛市气象局,青岛 266003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MD010、ZR2022MD088)、山东省气象局精准预报技术创新团队(SDCXTD2021-1)、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8-041)、中国气象局复盘总结专项(FPZJ2023-072)、山东省气象局重点课题(2022sdqxz11)、环渤海区域科技协同基金项目(QYXM202105)共同资助
摘    要: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简称“5·17”强对流),冰雹范围之广为近10年之首。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造成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剖析了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冷涡位于最有利于山东出现强对流的关键区,大尺度天气系统强迫强,对流层中层异常强的冷空气南下影响前期异常增暖的山东地区,造成“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异常程度更能代表动热力强迫的强度,异常程度达到2σ以上有可能造成极端强对流天气。当冷涡南下过程中强度减弱,但异常程度增加时,其东南象限仍能产生极端强对流天气。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组织化发展,飑线的长轴走向与0~6 km垂直风切变矢量方向相同,新单体发生、发展、合并的区域位于风矢量差大值中心前沿。低层暖湿平流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暖湿空气,是CAPE重建的机制,是超级单体群和长飑线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

关 键 词:极端强对流  高度组织化  天气尺度系统异常  CAPE重建
收稿时间:2022/9/7 0:00:00
修稿时间:2023/6/11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