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黏土岩孔隙内表面积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
引用本文:吉利明,邱军利,宋之光,夏燕青.黏土岩孔隙内表面积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J].地球化学,2014(3).
作者姓名:吉利明  邱军利  宋之光  夏燕青
作者单位: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214704-0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8-002-22)
摘    要:黏土矿物是气页岩储层中天然气吸附的重要孔隙介质。孔隙测量显示,蒙脱石以3~6 nm的小孔占优势,高岭石以20~80 nm中-大孔为主,伊蒙混层矿物中两类孔隙都很发育。绿泥石和伊利石孔隙率较低,均以中-大孔为主。虽然6 nm以下的微-小孔不一定是黏土矿物孔隙的主要构成,但它们是孔隙内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20 nm以下的孔隙是吸附气的主要储存场所。各种黏土岩、粉砂岩及石英岩的内表面积与其甲烷吸附性能具有相同的大小次序:蒙脱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粉砂岩石英岩,而它们的内表面积与最大甲烷吸附量显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指示黏土矿物的气体吸附能力受其孔隙内表面积的控制。研究表明,页岩储层天然气吸附能力主要决定于小于20 nm,特别是小于6 nm微孔隙的发育程度,岩石类型及成因间接地影响其孔隙特征和吸附能力。

关 键 词:黏土矿物  内孔隙  比表面积  甲烷吸附  页岩气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