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底地形对黑潮途径的影响
引用本文:管秉贤.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底地形对黑潮途径的影响[J].海洋科学集刊,1978(14):1-22.
作者姓名:管秉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399号.
摘    要: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其形略呈椭圆,长轴指向NNE,约长205海里(~380公里),短轴约80海里(~150公里)。台湾东临太平洋,海底地形峻陡,等深线大都与海岸平行,在离岸数十海里处,水深激增达4千米以上;西临台湾海峡,海底地形平坦,水深多在50-60米左右。 台湾东北角,在三貂角—苏澳以东,地形急变,等深线变成与海岸近乎正交而作ESE走向,水深从南北两侧的1000-2000米陡减为500米左右,最浅处尚不及200米。这就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海脊。 台湾西南角,在高雄、恒春以西,等深线亦呈横斜状,水深自南向北锐减(图1)。 北赤道流在吕宋以北分为两支:东支即沿台湾东岸北上的黑潮主干,西支(黑潮分支)一部分进入南海,另一部分在夏季,又沿台湾西岸北上,后者在流出台湾海峡后,在台湾东北方与黑潮主干相会,“并肩地”流向东北(须田皖次,1948)。所以,可以认为,夏季,台湾是位于黑潮及其分支(以下或称东支及西支)的绕流之中。 北赤道流主轴在吕宋以东部分的流幅约45-90海里(85-170公里)(见Stommel及Yoshida,1972,第155页,图26a,b,c),故台湾东西向的幅度约为北赤道流流幅的1.8-0.9倍。这样尺度的一个大岛,屹立在黑潮所流经的区域中,其影响显然是可观的。 关于台湾及其附近海底地形对黑潮途径的影响,过去还很少予以注意。本文拟从下列两方面,(1)台湾岛本身对黑潮的影响;(2)台湾附近海底地形对黑潮的影响,试作一些探讨。这些都是黑潮动力学中的重要问题,是黑潮的姊妹流——湾流所没有遇到的,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旨在着重提出这一问题,以期引起同行的注意,并进而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所用资料均分别引自:(1)日本水产试验场,《海洋调查要报》,Nos. 44-69;(2)日本气象厅,《气象厅海洋气象观测资料》,Nos. 28-30,54。

关 键 词:黑潮途径  海底地形

THE TOPOGRAPHIC EFFECTS OF TAIWAN ISLAND, CHINA AND ADJACENT BOTTOM RELIEF ON THE PATH OF THE KUROSHIO
Kwan Ping-hsien.THE TOPOGRAPHIC EFFECTS OF TAIWAN ISLAND, CHINA AND ADJACENT BOTTOM RELIEF ON THE PATH OF THE KUROSHIO[J].Studia Marina Sinica,1978(14):1-22.
Authors:Kwan Ping-hsien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Ocean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集刊》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集刊》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