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尼泊尔Mw7.8地震的喜马拉雅俯冲带滑坡分布规律研究
引用本文:刘亢,李海兵,李亦纲,王金萍.基于尼泊尔Mw7.8地震的喜马拉雅俯冲带滑坡分布规律研究[J].地质学报,2019,93(10):2666-2677.
作者姓名:刘亢  李海兵  李亦纲  王金萍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49;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31073和41502206)资助的成果。
摘    要:全球多数大地震发生在俯冲带地区,然而对于俯冲带地震诱发的滑坡研究并不多见。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廓尔喀县发生了Mw78地震,为喜马拉雅俯冲带近70年来的首次强震,震源机制解表明为低角度逆冲型的俯冲带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地震次生灾害。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获取2072组地震滑坡信息,揭示滑坡多数分布在海拔1000m~3000m之间,高喜马拉雅与低喜马拉雅的过渡区域,基本沿主中央逆冲断裂断裂(MCT)展布,地势落差大。早期断裂活动频繁,由中、高级变质岩和新生代浅色花岗岩变为古生代沉积岩和少量岩浆岩组成的逆冲岩席,易于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滑坡坡度值优势分布区间为35°~40°,与中国西部地区一致,说明地震滑坡坡度分布与大的构造背景相关性较小,可能受局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因素控制。坡向值的优势分布区间为120°~200°,与水平形变场关系紧密。以尼泊尔地震滑坡为例探讨了喜马拉雅俯冲带地震滑坡的特征:滑坡点明显呈相对较宽的矩形区域展布,受深部逆冲推覆构造低倾角的断层破裂面影响较大,滑坡全部位于上盘,由于地震运动的惯性作用,在坡向与上盘逆冲方向一致的斜坡上容易诱发地震滑坡。

关 键 词:喜马拉雅俯冲带  尼泊尔地震  滑坡  坡度  坡向
收稿时间:2019/7/23 0:00:00
修稿时间:2019/9/6 0:00:00

Landslid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Himalayan subduction zone based on Mw 7.8 earthquake in Nepal
LIU Kang,LI Haibing,LI Yigang and WANG Jinping.Landslid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Himalayan subduction zone based on Mw 7.8 earthquake in Nepal[J].Acta Geologica Sinica,2019,93(10):2666-2677.
Authors:LIU Kang  LI Haibing  LI Yigang and WANG Jinping
Abstract:
Keywords:Himalayan Subduction Zones  Nepal earthquake  landslide  slope gradient  slope aspect earthquak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