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西南普安县泥堡大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与矿床成因探讨
引用本文:郑禄林,杨瑞东,刘建中,高军波,陈军,程伟.黔西南普安县泥堡大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与矿床成因探讨[J].地质论评,2019,65(6):1363-1382.
作者姓名:郑禄林  杨瑞东  刘建中  高军波  陈军  程伟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 550025;贵州省地矿局105地质大队,贵阳, 550018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962008、41802107、U18124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C0601500)和贵州省沉积矿床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8- 5613)的成果。
摘    要:黔西南普安县泥堡金矿床作为滇黔桂"金三角"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层控型和断裂型两种类型金矿体,是近年来金矿找矿重大突破之一。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法获取的层控型和断裂型金矿体成矿年龄分别为141±2 Ma和142±3 Ma,与区域金、锑成矿时代和岩浆活动时限基本对应,暗示泥堡金矿成矿动力学背景可能为环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岩石圈伸展拉张环境。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H、O、S)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水,混入一定的变质水、大气降水,具中低温、低盐度、超压流体特征,成矿环境为弱酸性还原性环境。提出了泥堡金矿床成矿模式为深源岩浆模式:深部含矿热液沿深大断裂上涌,运移至地表浅部时,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成矿热液中以Au(HS)~-_2、Au(HS)~0等形式迁移的贫Fe富Au流体与赋矿围岩中的活性铁发生硫化作用,从而形成富金含砷黄铁矿,导致Au大量沉淀聚集,并在有利的容矿空间(F1断层、Sbt、背斜核部及层间破碎带)和岩性组合(沉凝灰岩、凝灰岩)中沉淀就位形成金矿体。

关 键 词: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作用过程  成矿时代  成矿模式  黔西南普安县泥堡金矿床
收稿时间:2019/4/13 0:00:00
修稿时间:2019/8/24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