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含矿斑岩地球化学、锆石U- 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指示意义
引用本文:马阁,申萍,潘鸿迪,曹冲,冯浩轩,周满红.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含矿斑岩地球化学、锆石U- 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指示意义[J].地质学报,2019,93(12):3144-3165.
作者姓名:马阁  申萍  潘鸿迪  曹冲  冯浩轩  周满红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2)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1)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2)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4)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1)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5)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1)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2)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6) 白乃庙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乌兰察布,011817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任务编号:2017YFC0601306)资助成果。
摘    要:白乃庙矿床是中亚造山带东南缘的一个大型铜金矿床,由南、北两个矿带组成,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和白乃庙组绿片岩中。本文分析了南、北矿带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组成、锆石U-Pb年龄及其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南、北矿带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U,K,L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Ti等),稀土配分模式均呈现明显的右倾型特点;此外,北矿带斑岩较南矿带斑岩更亏损Ba,Sr,P等元素,显示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更高的分离结晶作用。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上出露有前寒武纪基底,表明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白乃庙含矿斑岩具有较低的Mg~#(0.37~0.49),较高的Th/Ta值(15.4~58.7)和较低的Nb/U(1.2~4.63),指示了原始岩浆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南、北矿带含矿斑岩锆石微量元素均表现出明显富集重稀土的特征,LREE/HREE平均值分别为0.068和0.064,同时具有中度的负铕异常(δEu平均值分别为0.81和0.64)和强烈的正铈异常(Ce~(4+)/Ce~(3+)平均值分别为31和181),锆石结晶温度平均值分别为807℃和729℃。由于北矿带花岗闪长斑岩具有更高的氧逸度条件,并且更接近斑岩矿化中心,指示其为白乃庙矿床的成矿岩体,而南矿带花岗闪长斑岩是含矿岩体。南、北矿带含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37.3±2.9 Ma和444.8±3.4 Ma,且与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Os年龄437Ma和445Ma较为一致,指示白乃庙矿床斑岩矿化的时间约为445~438Ma。矿床的叠加矿化发生在区域变质作用之后,以发育大量未变形的石英-硫化物脉型矿石为特征。白乃庙铜金矿床属斑岩-叠加改造型矿床。

关 键 词:白乃庙铜金矿  锆石  U-  Pb年龄  微量元素  Ce  4+/Ce  3+
收稿时间:2018/9/26 0:00:00
修稿时间:2019/1/17 0:00:00

Zircon U- Pb geochronology,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and geochemistry of ore- bearing porphyry in Bainaimiao Cu- Au deposit, Inner Mongoli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mineralization
MA Ge,SHEN Ping,PAN Hongdi,CAO Chong,FENG Haoxuan and ZHOU Manhong.Zircon U- Pb geochronology,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and geochemistry of ore- bearing porphyry in Bainaimiao Cu- Au deposit, Inner Mongoli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mineralization[J].Acta Geologica Sinica,2019,93(12):3144-3165.
Authors:MA Ge  SHEN Ping  PAN Hongdi  CAO Chong  FENG Haoxuan and ZHOU Manh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