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中新统成岩作用及沉积环境
引用本文:孙国强,吕婧文,赵明君,朱军,吴剑锋,陈章群,史基安.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中新统成岩作用及沉积环境[J].沉积学报,2015,33(2):337-347.
作者姓名:孙国强  吕婧文  赵明君  朱军  吴剑锋  陈章群  史基安
作者单位:1.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2012年度“西部之光”人才计划支持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308RJZA310);甘肃省重点实验室专项(编号:1309RTSA041)联合资助
摘    要: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鄂博梁Ⅲ号构造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上干柴沟组碎屑岩中碎屑颗粒间主要以点-线接触关系为主,长粒矿物被定向排列,经历过较强的压实作用。其中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平均达到了35.03%,主要以伊利石,绿泥石及伊-蒙混层为主。碳酸盐胶结物类型主要以方解石为主,仅含有少量白云石。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含量测定表明,碳同位素(δ13C)分布在-6.8‰~-4.0‰之间,平均为-5.0‰;氧同位素(δ18O)分布于-11.1‰~-5.4‰,平均为-8.7‰;根据碳氧同位素含量推算古盐度Z值分布于108.34~114.89,平均值为112.77;碳酸盐沉淀温度分布在43.36℃~77.84℃,平均值为62.30℃。结合对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有机碳含量等地球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认为鄂博梁Ⅲ号构造带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目前所处的成岩阶段主要为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A期,在形成早期主要以干、冷的淡水-微咸水环境为主,晚期则以要对暖、湿的淡水环境为主。

关 键 词:碳氧同位素    碳酸盐胶结物    上干柴沟组    中新统    鄂博梁Ⅲ号构造带
收稿时间:2014-04-28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