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
引用本文:谌丽,张文忠,李业锦,党云晓,余建辉.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6,36(5):697-704.
作者姓名:谌丽  张文忠  李业锦  党云晓  余建辉
作者单位: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3.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10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64027)资助
摘    要:借助GIS分析和多项式逻辑回归模型,基于5 066份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对北京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在城市空间上的差异,及其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北京城区和郊区的居住空间形态的空间分异显著,并且对居民的通勤方式造成了重大影响,超大街区不利于步行,而高容积率对小汽车出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度混合的土地利用形态则能够显著促进居民选择步行通勤。性别、年龄、收入对北京居民的通勤方式具有影响,女性、中老年及低收入群体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的概率更高。结论表明居住空间形态规划是引导居民通勤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提出了减少居民小汽车出行、促进绿色出行的规划建议。

关 键 词:居住空间形态  通勤方式  绿色出行  北京  
收稿时间:2015-02-09
修稿时间:2015-06-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