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京地区两条线状对流相继下山发展的边界层条件对比研究
引用本文:纪彬,何静,张迎新,周璇.北京地区两条线状对流相继下山发展的边界层条件对比研究[J].气象,2020,46(5):643-654.
作者姓名:纪彬  何静  张迎新  周璇
作者单位:北京市气象台,北京 100089;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 10008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7305)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IUMKY201812)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北京地区稠密的观测资料和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7月7日相继影响北京地区并造成短时强降水、大风、小冰雹等的两条线状对流活动。两条对流均生成于北京西北的河北张家口山区,且在山脚和平原地区继续发展,但其边界层条件是不同的,第二条对流带在第一条影响后的冷垫上发展。结果表明:平原及山脚一带较好的热力、动力条件,包括高温高湿的边界层环境、低层环境风场与对流带前侧冷池出流形成的辐合,为第一条对流带在下山过程中快速组织化发展形成飑线提供了有利条件。飑线发展强盛阶段,冷池的发展与环境低层垂直风切变达到平衡,冷池前沿自地面至1.5 km高度处形成强辐合区,上升运动呈近乎垂直的形态。第二条对流带在前一条飑线形成的冷垫上继续发展,形成暖季高架对流,虽然风暴上升运动呈倾斜状且强度有所减弱,但是强回波(≥45 dBz)面积未减。一方面,第二条对流带受前一条飑线能量方面的抑制;但另一方面,两条对流带在合适的距离下,低层流场形成辐合,尤其是在第二条对流带的冷池与前一条飑线形成的冷垫靠近叠加以后低层辐合进一步加强,第二条对流带回波继续北上。本例高架对流发展的能量来源主要为边界层以上层结不稳定的大气,可能伴随在第一条飑线过境后由偏南暖湿气流带来的边界层以上对流能量重建过程。所以,在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业务中,需要综合考虑热力、动力等多重因素,而VDRAS快速更新同化的再分析资料可以提供有效参考。

关 键 词:线状对流  高架对流  边界层  VDRAS  对流能量重建
收稿时间:2019/1/16 0:00:00
修稿时间:2020/2/9 0:00:00

Study on Two Successive Downhill Line Convections Developing on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Conditions in Beijing Area
JI Bin,HE Jing,ZHANG Yingxin,ZHOU Xuan.Study on Two Successive Downhill Line Convections Developing on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Conditions in Beijing Area[J].Meteorological Monthly,2020,46(5):643-654.
Authors:JI Bin  HE Jing  ZHANG Yingxin  ZHOU Xuan
Institution:Beijing Weather Forecast Center, Beijing 100089;Institute of Urban Meteorology, CMA,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Keywords:line convection  elevated convection  boundary layer  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 (VDRAS)  rebuilt of CAPE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