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三峡屈原镇土状堆积的成因及地质环境意义
引用本文:张玉芬,李长安,孙习林,魏传义,李亚伟.长江三峡屈原镇土状堆积的成因及地质环境意义[J].地质学报,2020,94(4):1304-1314.
作者姓名:张玉芬  李长安  孙习林  魏传义  李亚伟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键带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7292,41672355,41671011)和武汉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项目(编号 WHDYS- 2018- 004)联合资助成果。
摘    要:三峡地区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的成因研究对地质灾害(滑坡等)、灾害事件(堵江等)、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位于兵书宝剑峡下游新滩大滑坡的东侧势大岭剖面发育了一套近5m厚的灰褐色亚黏土,是一处新发现的土状堆积物。本研究在野外剖面测量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粒度分析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势大岭剖面上部土状堆积物(剖面中第1层)主要由<50μm的颗粒组成;>50μm的砂粒级以上颗粒平均含量1314%;作为风尘 “基本粒组”的10~50μm的粗粉砂平均含量达50%,为众数粒组。粒度参数、频率曲线及粒度象(C- M、L- M、A- M图)等分析均显示为风积成因。势大岭剖面中、下部(剖面中第2和3层)属河流冲积成因,是由河床相与河漫滩相组成的二元结构。年代学研究及与前人河流阶地测年资料对比表明,势大岭剖面形成于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上部的土状堆积物形成于距今110~60 ka。通过与长江流域同期风积物的对比,认为势大岭剖面上部的土状堆积物属于下蜀黄土,并为下蜀黄土的西部边界。位于西陵峡西段的兵书宝剑峡是下蜀黄土与具有北方黄土特征的巫山黄土的分界,鉴于两者的区别,推测兵书宝剑峡至少在晚更新世可能在地貌上具有区域气候环境划分的意义,对此应予以关注。

关 键 词:长江三峡  土状堆积物  粒度特征  下蜀黄土  成因
收稿时间:2019/3/21 0:00:00
修稿时间:2019/4/16 0:00:00

Sediment formation in Quyuan Town in the Three Gorges Valle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geo- environment division
ZHANG Yufen,LI Changan,SUN Xilin,WEI Chuanyi,LI Yawei.Sediment formation in Quyuan Town in the Three Gorges Valle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geo- environment division[J].Acta Geologica Sinica,2020,94(4):1304-1314.
Authors:ZHANG Yufen  LI Changan  SUN Xilin  WEI Chuanyi  LI Yawei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