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大陆下扬子及邻区地壳结构基本特征:深地震测深研究综述
引用本文:白志明,吴庆举,徐涛,王晓.中国大陆下扬子及邻区地壳结构基本特征:深地震测深研究综述[J].中国地震,2016,32(2):180-192.
作者姓名:白志明  吴庆举  徐涛  王晓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北土城西路19号 100029;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北土城西路19号 100029;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北土城西路19号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8023)、云南省陈颙院士工作站专项经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62、41174075)联合资助
摘    要:系统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陆下扬子及其邻区开展的深地震测深工程,总结了相关宽角反射/折射地震资料的波组特征及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下扬子及邻区深地震测深资料普遍具有较清晰的初至震波Pg、上地壳底界面反射波P1、中地壳底界面反射波P3、莫霍界面反射波Pm及上地幔顶部首波Pn,震相连续,易追踪对比。受浅表沉积盖层或基岩等的影响,Pg波常出现局部延迟滞后或走时超前现象。尤其是大别造山带个别炮点的反射能量较弱或同相轴扭曲、波形紊乱等,均与地壳内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突变或破碎有关。该区域地壳结构大致分为上、中、下3层,但视资料情况中地壳和下地壳又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层。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地壳厚度30~36km,莫霍界面形态变化较缓,存在局部隆起,下地壳平均速度6.7±0.3km/s。但大别造山带下方地壳厚度32~41km,莫霍界面下凹且出现4~7km垂向错断,下地壳平均速度6.8±0.2km/s。

关 键 词:深地震测深  波组特征  地壳结构特征  安徽及邻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震》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