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汶川Ms8.0地震: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
引用本文:刘启元,李昱,陈九辉,郭飚,李顺成,王峻,张绪奇,齐少华.汶川Ms8.0地震: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52(2).
作者姓名:刘启元  李昱  陈九辉  郭飚  李顺成  王峻  张绪奇  齐少华
作者单位: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 四川省地震局康定地震中心站,康定,6260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 
摘    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Ms8.0地震.历史上,同类地震在大陆内部极为罕见.该地震深部构造背景的研究对理解其成因极为重要.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布设的大规模密集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和接收函数非线性反演方法,得到了沿北纬31°线的19个台站下方120 km深度范围内的S泼速度结构及台站下方地壳的平均泊松比.该观测剖面穿越了主震区,总长度约为420 km.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三个不同地块构造差异.上述三个地块的地壳结构特征口J以概括为:(1)四川盆地前陆壳幔界面向西侧倾斜井有较为明显的横向变肜,地壳厚度存在46~52 km的横向变化,中下地壳S波速度存在横向变化,地壳平均泊松比值较高(0.28~0.31),但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显示了坚硬地壳的特征,地壳平均泊松比仪为0.2;(2)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厚度由西侧靠近鲜水河断裂的60 km,向东减薄为52 km,在14~5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S波速度2.75~3.15 km/s的楔状低速区,其厚度由西侧的~30 km向东逐渐减薄为~15 km,相应区域的地壳平均泊松比高达0.29~0.31;(3)鲜水河断裂西侧,川滇地块地壳结构相对简单,地壳厚度为58 km,并在26 km深度存在约10 km厚度的高速层,地壳内平均泊松比约为0.25;(4)汶川大震区在12~23 km深度上具有近乎4.0 km/s的S波高速结构,而其下方的地壳为低速结构,地壳平均泊松比0.31~0.32,汶川大震的余震序列主要分布在高速介质区域内.本文的结果表明松潘-甘孜地块的地壳相对软弱;而且并不仔在四川盆地向西侧的俯冲,我们认为在青藏高原东向挤压的长期作用下,四川盆地强硬地壳的阻挡作用可导致松潘-甘孜地块内部蓄积很大的应变能量以及上、下地壳存壳内低速层顶部边界的解耦,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形成上地壳的铲形逆冲推覆.汶川大地震及其邻近区域所具有的坚硬上地壳和四川盆地的阻挡作用为低应变率下的高慢度应力积累创造了必要条件,而松潘-甘孜地块长期变形积累的高应变能构成了孕育汶川大地震的动力来源.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接收函数反演  泊松比  流动地震台阵  地壳上地幔结构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LIU Qi-Yuan,LI Yu,CHEN Jiu-Hui,GUO Biao,LI Shun-Cheng,WANG Jun,ZHANG Xu-Qi,QI Shao-Hua.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J].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2009,52(2).
Authors:LIU Qi-Yuan  LI Yu  CHEN Jiu-Hui  GUO Biao  LI Shun-Cheng  WANG Jun  ZHANG Xu-Qi  QI Shao-Hu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