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秦岭古生代花岗岩组合、岩浆时空演变及其对造山作用的启示
引用本文:王涛,王晓霞,田伟,张成立,李伍平,李舢.北秦岭古生代花岗岩组合、岩浆时空演变及其对造山作用的启示[J].中国科学D辑,2009,39(7):949-971.
作者姓名:王涛  王晓霞  田伟  张成立  李伍平  李舢
作者单位: 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②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④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西安 710069|⑤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9CB825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872054)、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 1212010611803, 1212010811033)、河南省地质矿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编号: 26417)和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资助
摘    要:对北秦岭2个最大的S, I型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和相关地球化学研究. 漂池S型花岗岩锆石SIMS年龄为(495 ± 6) Ma, eNd(t)= -8.2~-8.8, 锆石εHf(t)=-6~-39. 灰池子I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SIMS年龄分别为(421±27)和(434±7) Ma, eNd(t)=-0.9~0.9, 锆石eHf(t) = -11~8.4. 结合收集的28个锆石年代学资料的统计, 将北秦岭古生代花岗岩浆的演化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505~470 Ma)主要发育于北秦岭东段, 具有I型弧岩浆的特点, 伴生有漂池等S型花岗岩. 它们与榴辉岩等(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时空关系密切, 揭示了完整的陆缘俯冲造山作用. 第二阶段(450~422 Ma)广布全区, 以灰池子岩体为代表的I型花岗岩为主, 解释为有地幔物质混入的下地壳的部分熔融, 形成于块体碰撞过程及略后的抬升环境; 第三阶段(415~400 Ma)仅发育于北秦岭中段, 以I型花岗岩为主, 形成于碰撞晚期阶段. 北秦岭古生代花岗岩带的时空演变揭示, 秦岭古生代俯冲碰状造山作用具有长期连续性、阶段性的特点; 俯冲首先从北秦岭东段开始起动, 早于祁连-柴达木北缘、大别山北麓, 说明中国中央造山系古生代俯冲增生直到碰撞具有多块体、不等时的拼合特点.

关 键 词:锆石年代学  花岗岩  Nd    Hf同位素秦  岭造山带
收稿时间:2009-05-11
修稿时间:2009-06-0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