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云南元谋苴林群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引用本文:邓尚贤,王江海,朱炳泉.云南元谋苴林群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1,31(2):127-135.
作者姓名:邓尚贤  王江海  朱炳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51064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B项目资助(KZ951-B1-413)
摘    要:苴林群变质杂岩出露于扬子地台西缘的云南元谋地区, 北面与康滇变质杂岩相连. 在详细岩相学观察和对石榴石生长环带细致研究的基础上, 重建了苴林群中十字石-蓝晶石带变质作用的P-T-t轨迹. 该轨迹具如下特征: (1)逆时针方向演化;(2)在进变质初期, 增温幅度大于增压, 尔后逐渐变为增压为主, 最后温压同步达到峰值;(3)在峰期变质后为近等压降温. 其中进变质过程P-T-t轨迹与岛弧岩浆增生密切相关. 岩浆增生、变质类型和构造背景可与全球Grenville期构造-变质作用作对比, 并可能与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1.0 Ga) Rodinia古陆拼贴有关. 退变过程P-T-t轨迹指示近等压的缓慢冷却, 表明岩浆增生结束后未曾有强烈的剥蚀并存在深部热源的持续供给. 该热源可能与新元古代(0.82 Ga) Rodinia古陆裂解有关.

关 键 词:P-T-t轨迹  石榴石生长环带  苴林群  Rodinia  云南省
修稿时间:2000年8月12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