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太湖典型湖区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引用本文:张运林,秦伯强,胡维平,王苏民,陈宇炜,陈伟民.太湖典型湖区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6,36(3):287-296.
作者姓名:张运林  秦伯强  胡维平  王苏民  陈宇炜  陈伟民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
摘    要:利用1998~2004年在太湖不同湖区进行的多次水下辐照度观测资料及全湖典型湖区13个站点1993~2003年的悬浮物和风速资料, 分析了PAR真光层深度的影响因素, 并获得太湖典型湖区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变化以及2号点真光层深度的光谱分布. 结果表明, PAR真光层深度主要受悬浮物浓度影响, 其次则是叶绿素a浓度, 溶解性物质对其影响甚微. 1993~2003年典型湖区PAR真光层深度年均值在1.04~1.95 m之间变化(均值为1.35±0.23 m), 空间上大致可以分为3类区, 其中湖心区、河口区最小, 为Ⅰ类区; 梅梁湾、五里湖、贡湖湾其次, 为Ⅱ类区; 东太湖最大, 为Ⅲ类区, 对应的均值分别为1.1, 1.4, 2.0 m左右. 不同湖区真光层深度季节变化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湖心区真光层深度夏、秋2季大于冬、春2季, 梅梁湾是冬季要大于其他3季, 而东太湖则是冬季均要小于其他3季, 五里湖、贡湖湾和河口区4季变化则不是很明显. 真光层深度的光谱分布最小值出现在400 nm的蓝光波段, 最高值出现在580 nm附近的绿光波段. 1998~1999年在2号点每季多日连续观测得到PAR真光层深度春、夏、秋、冬4季的均值分别为2.00±0.21, 2.52±0.45, 1.58±0.24, 2.00±0.15 m, 而浮游植物吸收的440 nm峰值对应的真光层深度则只有0.81~1.47 m(均值为1.07±0.29 m), 明显低于1.98±0.41 m的平均PAR真光层深度.

关 键 词:太湖  真光层深度  漫射衰减系数  悬浮物  生态意义
收稿时间:2005-08-25
修稿时间:2005年8月25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