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GPS连续监测鲜水河断裂形变场动态演化
引用本文:王敏,沈正康,甘卫军,廖华,李铁明,任金卫,乔学军,王庆良,杨永林,加藤照之,李鹏.GPS连续监测鲜水河断裂形变场动态演化[J].中国科学D辑,2008,38(5):575-581.
作者姓名:王敏  沈正康  甘卫军  廖华  李铁明  任金卫  乔学军  王庆良  杨永林  加藤照之  李鹏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四川省地震局,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北京100029,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California 90095-1567,USA,北京100029,成都610041,北京100029,北京100036,武汉430071,西安710054,成都610041,东京,日本,北京100036
摘    要:利用跨鲜水河断裂的二对GPS连续观测点资料, 获得了跨鲜水河断裂高精度形变场(误差约1 mm)的动态演化轨迹. 该轨迹清晰地反映了鲜水河断裂乾宁段和道孚段形变场的明显不同, 前者为稳态、后者为非稳态. 道孚段的非稳态形变可能与鲜水河断裂在此分段并呈现东、西二支有关. 采用一多段脆韧转换带模型对形变场动态演化给出初步的模拟与解释: 鲜水河断裂南段转换带内蠕滑稳定, 而北段和道孚段呈现间歇状态且平均滑移率高于南段. 这可能与断层面介质的物理性质有关, 揭示当前断裂南段转换层强度可能高于北段, 对应于更长的发震周期.

关 键 词:鲜水河断裂  GPS  形变场  动态演化  脆韧转换带
收稿时间:2007-08-3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