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初探
引用本文:张一平,沙丽清,于贵瑞,宋清海,唐建维,杨效东,王跃思,郑征,赵双菊,杨振,孙晓敏.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初探[J].中国科学D辑,2006,36(Z2):139-152.
作者姓名:张一平  沙丽清  于贵瑞  宋清海  唐建维  杨效东  王跃思  郑征  赵双菊  杨振  孙晓敏
作者单位:张一平(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650223)       沙丽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650223)       于贵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宋清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唐建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650223)       杨效东(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650223)       王跃思(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郑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650223)       赵双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杨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孙晓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编号:KZCX1-SW-01)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CB412501)共同资助
摘    要:为深入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年变化特征及其与各种因子的关系,通过西双版纳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热带季节雨林)2003~2004年林冠-大气间和近地层的碳通量以及不同覆盖状况下的地表碳通量(土壤呼吸)的长期观测,并结合植物光合作用、叶面积指数、凋落物和凋落物分解速率以及温度、辐射等常规气象的测定,对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的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季节雨林的碳通量表现出和其它热带雨林不同的特征,在干季(11~4月)的林冠-大气间碳通量为负值,森林生态系统呈现碳汇效应;而在雨季(5~10月)表现出较弱的碳源效应;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白天呈现碳汇效应,而夜间为碳源效应,并且干季昼间碳通量较大;雨季较小;夜间则呈现相反趋势.林冠植物在昼间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对昼间林冠-大气间碳通量有较大的贡献;林冠和植物林内低矮植物的光合速率均与林冠-大气间碳通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林内低矮植物的光合速率与林内近地层碳通量仅在于热季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林内不同覆盖状态的地表碳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林冠-大气间碳通量与地表碳通量同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地表碳通量是导致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呈现特殊分布的主要因子;另外,林冠-大气间碳通量与凋落物量、凋落物分解速率、降水量、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均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初步的统计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大气间碳通量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汇/源效应,在总体上表现为一个较弱的碳汇.

关 键 词:碳通量  年变化  影响因子  热带季节雨林  西双版纳
修稿时间:2005年10月2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