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耕地变化驱动力分区研究
引用本文:刘旭华,王劲峰,刘明亮,孟斌.中国耕地变化驱动力分区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5,35(11):1087-1095.
作者姓名:刘旭华  王劲峰  刘明亮  孟斌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School of Forestry and Wildlife Sciences,Auburn University,Auburn,AL36849,USA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471111,90202002),国家“863”计划(2002AA135230-1),国家“973”项目(2001CB5103)资助
摘    要:耕地变化机制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文中依据1980年代末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遥感调查数据,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全国近期耕地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区研究. 研究发现, 各地区耕地减少和增加是在地理背景制约下,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变化共同驱动下发生的. 但引起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在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和推动起主导作用, 而在东部较发达地区, 社会经济、政策的驱动起主要作用. 耕地面积减少状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其主导因素包括: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政策背景下的开发区建设、城市化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城镇扩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就业观念的改变、气候变化导致的耕种收益的下降、交通条件的改善等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共同导致了中国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的局面. 耕地增加则主要由于农民集体或个人为增加收入, 并在气候条件允许下, 开垦林地、草地或未利用地. 对LUCC驱动机制的研究建立在耕地变化综合分区的基础上, 不仅考虑区域内部的自然与人文因素, 而且还充分考虑了区域外部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影响作用, 并以定量化的指标反应了各种不同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作用水平, 本研究可以为综合地理分区与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领域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关 键 词: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综合分区  空间统计  耕地  中国
收稿时间:2004-05-24
修稿时间:2004年5月24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