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
引用本文:蔡进功,包于进,杨守业,王行信,范代读,徐金鲤,王爱萍.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J].中国科学D辑,2007,37(2):234-243.
作者姓名:蔡进功  包于进  杨守业  王行信  范代读  徐金鲤  王爱萍
作者单位: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东营,257015
2.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东营,257015
3.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科技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运用多学科的、系统的分析方法, 研究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的差异性. 黏土粒级的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粒级, 说明黏土矿物对富集有机质具重要作用; 其中氯仿沥青A含量增加尤为显著, 表明黏土矿物富集的主要是可溶有机质. 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A)结果显示, 有机质富集和赋存形式具明显的多样性, 除在黏土粒级中主要富集可溶有机质外, 在其他粒级中见大量的生物碎屑和无定形有机质的存在, 在DTA曲线上表现为多个放热峰的出现. 泥岩样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 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DTA分析. 在XRD曲线上黏土矿物层间距随温度变化, DTA曲线上的有机质放热峰也随温度变化. 在350℃附近黏土矿物层间距与有机质放热峰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且极其稳定, 这是有机质进入黏土矿物层间形成有机黏土复合体的显著特征. 由此可见, 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结合并不完全是简单的表面吸附, 部分有机质进入到黏土矿物的层间, 形成非常稳定的有机质黏土复合体. 有机质在沉积物和泥岩中的保存形式和富集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和通量, 以及评价有机质的生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黏土矿物  可溶有机质  有机黏土复合体  有机质富集机制
收稿时间:2006-02-06
修稿时间:2006年2月6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